根據《法句經》(Dhammapada),「心可遠行亦 能獨行。心乃無形,通常隱於窟。」其中所闡述的【意義】,將詳細說明如下。
心可遠行
心不像人們走路一樣有身體上的移動。然而,心可從你所在的任何地方,感知到遠距離的目標,就好像是已到了那裏一樣。舉例來說,當你人在曼德勒 (Mandalay)而想到仰光(Yangon)的某事或某人時,你的心實際上並沒有到仰光,而是記起了對仰光的認識,即便你人仍在曼德勒。因為心可覺察到在遠處的目標,而說這是,「心可遠行」。
心可獨行
心識極迅速地生起和消失。在彈指之間,超過 一兆個心識生起和消失。由於現起和消失是如此的迅速,兩個或三個心識似乎能夠同時生起並覺知到兩個或
三個目標。事實上,兩個或三個心識從未同時出現。因為心識是非常快速地相繼現起,在一個心識覺知一個目標之後,另一個心識才會生起並覺知另一個目標。
當我們坐在香床,邊吃邊欣賞歌者與舞者時,我們會注意到有五種感官目標出現,那就是:影像、聲音、
氣味、口味、觸感。此時心識並不是同時識知到這五種感官目標。只有在覺察到我們最喜歡的目標後,才會一個接一個地覺察其他的目標。因此,兩個或三個或許多個心識不會同時出現。心識一次只出現一個,所以說,「心可獨行」。
此外,「心可獨行」的「行」(wander)這個字在這裡並不表示真正的「四處走動」,而是說它可以觸及遠處的目標。覺察到一個感官目標時,單一心識並不足以完全理解這個目標,它需要很多的心識連續地相繼出現。因為在一彈指間已有數十億個心識在生起和消失。因此,當一看到目標時,我們就看見了該形體;一聽到,我們就知道該聲音;或者一嗅到,我們就知道該香味,或者一接觸,我們就立刻感受到該觸覺。
心無形體
心沒有形體或形狀。所以,我們不能說心是白或黑、胖或瘦。它只是覺察,及純粹識知目標的能力。
隱於窟
眼識生起於眼根;耳識生起於耳根;鼻識生起於鼻根;舌識生起於舌根;身識生起於身根。雖然有些心識 起於眼、耳、鼻等等,但大部分的心識則起於心窩處。因此,象徵性地說「隱於窟」。
簡言之,應注意到心識沒有形體;心識可認知感官目標;心識具有識知目標的特質。在認知的過程中,心識並未離開心窩處,即使是極短的距離;但它卻可認知到遠處的目標。兩個或三個心識不會同時生起。每個心識僅一個接一個連續地相繼現起。
箴言: 心識可認知感官目標;心可遠行;心可獨行;不具實體;隱於心窩處。
─馬哈甘達勇尊者《阿毗達摩輕鬆談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