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粉絲專頁

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

慳吝而輪迴受苦

羅沙迦提舍的故事

  利吝(Lābha-macchariya)是一些僧侶有壟斷布施而不分給其他好的僧侶。

     有一個羅沙迦提舍(Losakatissa)的故事,是這種惡業輪迴受苦的例子。

    迦葉佛(Kassapa Buddha)住世的時候,有位在家信徒長時間供養一位僧人。有一天,另一僧人來住到他的寺院。前者害怕他的信徒對新來者的尊敬可能對他造成威脅,這位常住僧人想要趕走他的客人。當信徒邀請兩僧人到他的家裡用餐時,他卻獨自去了,而在回程時把獻給客僧的食物倒在路邊。

    他死後在地獄受曠劫之苦,從那裡他轉到畜生道,受極度飢餓之苦許多世。 在最後一世他投生於憍薩羅(Kosala)國的一個漁村。從他受胎開始,不幸降臨於村民與他的父母。最後,飢餓的苦痛使他母親非常絕望,在孩子出去求乞時她拋棄了他。

    舍利弗尊者(Sāriputta)看到這挨餓的孩子,生起慈悲心,這長者把他帶到他的寺院。數年後這孩子成為比丘(bhikkhu),被稱為羅沙迦提舍,因為他是如此不幸,就算在盛宴中也從未好好吃一餐,他所得到的剛好只夠維持生命。

    這惡業甚至在他達到阿羅漢果時還纏住他。在他將死前,舍利弗尊者帶他進舍衛城,要確保他在生命最後 一天有個像樣的一餐。據說當時沒人提供食物給這長老,所以舍利弗尊者把這同伴送到精舍,只有在那裡才有信徒提供食物。他把部分食物送給羅沙迦提舍尊者,但是送食物的人在途中把食物吃了,他只好自己帶回更多食物,並在羅沙迦提舍吃的時候親自捧著碗。就這樣羅沙迦提舍尊者吃了他的最後一餐,就在當天般涅槃了。這故事說明了慳吝的可怕業報。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節錄 馬哈希尊者《帝釋所問經》講記

金山 智慧七日禪2017.7/1-7/8(1)




一、指導:寂仁法師  (Sayalay SukhaDassini  )
二、時間:2017  7/1(六)-7/8(六)  7/1下午 2:00~4:00報到;7/8圓滿日  上午 約9:00
三、地點:金山 「天一方溫泉民宿」: 新北市 金山區 重和村 山城路 一巷3號 (近陽明山國家公園) TEL: 0938585966

四、主辦單位:台北長春中心 02-25070891

五、報名方式:線上報名 (惠請審慎報名)   2017年6月14日開始受理

六、報名截止:2017年6月26日

七、錄取名額:15名

八、費用:隨喜佈施護持

九、注意事項:

1. 經審核通過錄取者即可參加,報名表填寫不詳細者,恕不錄取

2. 錄取通知:2017年6月14日 開始寄發E-MAIL與確認。

3. 請自備(* 請詳細閱讀)身份證、健保卡、個人醫藥品、戶外走禪防蚊液、盥洗用具、保暖蓋腳巾、必備耳塞、手錶或小時鐘、環保杯、環保碗筷、寬鬆保暖衣物(請勿穿著   短褲、七分褲、緊貼身衣物、露肩露背等衣物)、衣架、儘量帶足個人換洗衣物、筆記本、紅藍筆等,並請自備雨具。

4.若7/1報到日需要晚上藥石.請於7/1前告知。

5. 請先自行調整作息,早上4點起床,晚上10點前就寢。

6. 報到時請繳交手機(請將手機貼上姓名)。

7. 請勿攜帶貴重物品,禪修營不代為保管。

8. 禪修期間,主辦單位不代為採購,請帶足個人所需衛生物品及藥品。

9. 禪修期間,受持八關齋戒,過午不食,除面談外,一律禁語。

10. 禪修時,請勿穿著發出雜音的衣物(如尼龍製成的),易干擾禪修者。

十、交通資訊:

(1)開車路線

台北地區

陽金公路/台2甲:仰德大道→陽金公路→過馬橋約15分鐘後右轉→經天籟→『金山溫泉民宿‧天一方溫泉民宿餐廳』

淡金公路/台2線:淡金公路→經金山外環道往陽明山國家公園方向→經天籟→『金山溫泉民宿‧天一方溫泉民宿餐廳』

國道路線

國道三號(北二高)→下萬里交流道→左轉往金山方向前進→金山外環道→轉往陽明山國家公園方向六公里→經天籟→『金山溫泉民宿‧天一方溫泉民宿餐廳』。

國道一號(中山高)→下八堵交流道→左轉往金山方向→金山外環道→轉往陽明山國家公園方向六公里→經天籟『金山溫泉民宿‧天一方溫泉民宿餐廳』。

國道一號(中山高)→北上經過內湖→接國道三號(北二高)續往萬里→下瑞芳/大埔交流道出口→接台62線往萬里方向至終點→經北部濱海公路、萬里隧道,接金山外環道後→接陽金公路往陽明山國家公園方向前進→經天籟→『金山溫泉民宿‧天一方溫泉民宿餐廳』。

(2)大眾交通

捷運台北車站 8號出口公園路→向左直走到公保大樓正門前→搭乘紅色皇家客運1717往金山方向→請於*天籟溫泉會館站*下車,步行2分鐘即可抵達本館(車程約1小時半)

如需班車詳情請洽 02-8295-7022 皇家客運。(請注意車班時刻表).

2018年 7月 彰化 智慧一日禪


雨水無法滲透蓋的緊密堅固的房子,就如同貪愛煩惱無法滲透善於修止觀的心一樣。(南傳法句經 14)


身心是無常、苦、無我。心不訓練,是脆弱、游離、苦的。就在當下正念觀照,就在當下無煩惱侵入。不放逸正確地修持毗婆舍那禪法,生起清淨心,生起內觀智慧,最終,根除一切煩惱。

指導:寂仁法師

日期:7/15() 8:3017:00  ( 8:30報到 )

地點:彰化佛教居士會 / 彰化市大智路218

報名方式:新學 舊學上報名

課程費用:歡迎隨喜功德.作為正念禪修弘法之用

禪修法門:毗婆舍那Vipassanā智慧禪

禪修內容:行禪坐禪.禪修期間持八戒.過午不食.全程禁語
注意事項:

1.自備保暖蓋腳巾、 環保筷、環保杯等。

2.報到時請繳交手機(請將手機貼上姓名)。請勿攜

 帶貴重物品,禪修營不代為保管。禪修時勿穿著

 發出雜音的衣物(如尼龍製成的),易干擾自己和

 他人禪修。

3.全程參與
◎主辦單位: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 台北長春中心

關於PTMC「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」為依法設立、以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,以「培育正信、正見」之僧伽與信眾,創辦原始佛教研修學院與毘婆舍那禪修中心為目標,並以「根植原始佛教、弘揚智慧禪修、推廣生命教育、促進人類福祉」為宗旨。「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」是緬甸班迪達禪修中心Paṇḍitārāma在世界各國分支中代表台灣的分支機構。

「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」的設立是期望把馬哈希念處內觀傳統,能夠全面的移植到台灣來,讓台灣民眾有機會親身體驗佛陀珍貴的法,讓生命在強力的正念法流中,正向蛻變身心健康且充滿活力。使諸佛所教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」之旨要,自然展露於身口意之體現中。節自PTMC創辦人-大越法師

關於【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 台北長春中心】
巴利法名:
Sukha Punnamī Sāsana Yeiktha

中心為禪修者開設課程,推廣馬哈希Vipassanā觀禪,馬哈希禪修基本觀念方法,實務體驗練習,導讀相關佛典書籍.
依循佛陀世尊所善說的教法–戒定慧,實踐的初中後都是善的行道,依於佛陀教導–正確行道的方法,導向完全斷除邪見,出離煩惱與解脫。
關於【PTMC寂靜禪園-馬哈希觀禪行者】
從台灣到緬甸,跟隨班迪達大禪師
Sayadaw U Paṇḍitā教導出家,學習馬哈希內觀智慧禪法,走過森林禪修的足跡回到台灣,希望將這麼好的佛陀教法與內觀智慧禪分享給更多人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馬哈希寂靜禪園 http://santi4u.blogspot.tw/

FB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台北馬哈希禪修園
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127-4
 3F   0225070891捷運松江南京站7號出口,近長春國小,步行5分鐘

2018年 4月 台北長春 馬哈希一日禪

 
猶如一間晦暗的屋子,如果將燈打開,一切便變得明晰可見。當心中暗淡無光時,就無法看清事物,唯能見到雛形,卻無銳利的覺知。


心充滿光明時 ,一切事物將明晰可見,所有過程都會變得很清楚,因而易於明瞭。這光正是覺醒之光,正念之光。Joseph Goldstein回到當下/法園編譯》


時間:AM 9:00PM 5:00(報到時間AM 8:40~8:50

指導:寂仁 法師

日期:以下自選一日4/1() 4/8() 4/22(4/29() 

地點: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 台北長春中心,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127-43F(捷運松江南京站7號出口,約走5分鐘;近長春國小)*附近之停車場-建國高架橋下(南京東路與長春路之間)

課程內容:教導馬哈希禪修基本觀念、方法,實務體驗行禪、坐禪、生活念住、禪修期間受持八戒、過午不食,全程禁語。

報名方式:新學線上報名舊學線上報名

注意事項:

1.自備保暖蓋腳巾、 環保筷、環保杯等。2.報到時請繳交手機(請將手機貼上姓名)。請勿攜帶貴重物品,禪修營不代為保管。禪修時,勿穿著發出雜音的衣物(如尼龍製成的),易干擾自己和他人禪修。3.全程


主辦單位: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 台北長春中心

關於PTMC「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」為依法設立、以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,以「培育正信、正見」之僧伽與信眾,創辦原始佛教研修學院與毘婆舍那禪修中心為目標,並以「根植原始佛教、弘揚智慧禪修、推廣生命教育、促進人類福祉」為宗旨。「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」是緬甸班迪達禪修中心Paṇḍitārāma在世界各國分支中代表台灣的分支機構。

「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」的設立是期望把馬哈希念處內觀傳統,能夠全面的移植到台灣來,讓台灣民眾有機會親身體驗佛陀珍貴的法,讓生命在強力的正念法流中,正向蛻變身心健康且充滿活力。使諸佛所教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」之旨要,自然展露於身口意之體現中。節自PTMC創辦人-大越法師

關於【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 台北長春中心】
巴利法名:Sukha Punnamī Sāsana Yeiktha
中心為禪修者開設課程,推廣馬哈希Vipassanā觀禪,馬哈希禪修基本觀念方法,實務體驗練習,導讀相關佛典書籍.
依循佛陀世尊所善說的教法–戒定慧,實踐的初中後都是善的行道,依於佛陀教導–正確行道的方法,導向完全斷除邪見,出離煩惱與解脫。

關於【PTMC寂靜禪園-馬哈希觀禪行者】
從台灣到緬甸,跟隨班迪達大禪師Sayadaw U Paṇḍitā教導出家,學習馬哈希內觀智慧禪法,走過森林禪修的足跡回到台灣,希望將這麼好的佛陀教法與內觀智慧禪分享給更多人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馬哈希寂靜禪園 http://santi4u.blogspot.tw/

FB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台北馬哈希禪修園
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127-4
 3F   0225070891捷運松江南京站7號出口,近長春國小,步行5分鐘


2018年2月 台北長春 阿毗達摩-心法


Vipassanā毘婆舍那禪修時的所緣是名色法,即是五蘊、四念處。

觀禪行者從各種角度去觀照名色法,能被親身體驗的無常、苦、無我,建立智慧領域,解脫煩惱。

我們可以知道觀照的當下,沒有一個「我」沒有一個「不變的實體」存在,沒有「眾生」,只有身和心的前後連貫 ,名色法互動的過程,唯存法性生滅的現象。

學習阿毗達摩這些教法的目的,佛陀教導我們超越自己的身心,超越死亡,導向完全斷除煩惱,滅盡寂止。

而也唯有修持Vipassanā觀禪,培育觀智。通過聖道智果智,才能真正的斷除煩惱。

講師:寂仁法師
時間:2/2. 2/9. 2/23,每週() PM 7:009:00(報到PM 6:50)共3堂課.全程參與

地點:PTMC台北長春中心,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127-43F(捷運松江南京站7號出口,近長春國小,步行約5分鐘)02-25070891*附近之停車場-建國高架橋下(南京東路與長春路之間)

報名方式:1新學員線上報名2舊學員線上報名

◎主辦單位: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 台北長春中心

關於PTMC「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」為依法設立、以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,以「培育正信、正見」之僧伽與信眾,創辦原始佛教研修學院與毘婆舍那禪修中心為目標,並以「根植原始佛教、弘揚智慧禪修、推廣生命教育、促進人類福祉」為宗旨。「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」是緬甸班迪達禪修中心Paṇḍitārāma在世界各國分支中代表台灣的分支機構。

「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」的設立是期望把馬哈希念處內觀傳統,能夠全面的移植到台灣來,讓台灣民眾有機會親身體驗佛陀珍貴的法,讓生命在強力的正念法流中,正向蛻變身心健康且充滿活力。使諸佛所教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」之旨要,自然展露於身口意之體現中。節自PTMC創辦人-大越法師

關於【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 台北長春中心】
巴利法名:
Sukha Punnamī Sāsana Yeiktha
中心為禪修者開設課程,推廣馬哈希Vipassanā觀禪,馬哈希禪修基本觀念方法,實務體驗練習,導讀相關佛典書籍.
依循佛陀世尊所善說的教法–戒定慧,實踐的初中後都是善的行道,依於佛陀教導–正確行道的方法,導向完全斷除邪見,出離煩惱與解脫。
關於【PTMC寂靜禪園-馬哈希觀禪行者】
從台灣到緬甸,跟隨班迪達大禪師
Sayadaw U Paṇḍitā教導出家,學習馬哈希內觀智慧禪法,走過森林禪修的足跡回到台灣,希望將這麼好的佛陀教法與內觀智慧禪分享給更多人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馬哈希寂靜禪園 http://santi4u.blogspot.tw/

FB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台北馬哈希禪修園
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127-4
 3F   0225070891捷運松江南京站7號出口,近長春國小,步行5分鐘

帝釋所問經(1)

欲望是貪愛與瞋恨的原因

   帝釋接著問貪愛與瞋恨的原因是什麼?佛陀說欲望是貪愛與瞋恨的原因。這裡佛陀所指的欲望不是善欲,而是與快樂及渴求的貪欲(tanhā chanda)。 欲望有五種: 1.  永不滿足地去尋找感官對象的欲望。這是人們一生汲 汲營營至死方休的背後驅動力量。 2.  永不滿足地去得到感官對象的欲望。當一個欲望實現 了,另一個欲望又生起,就這樣貪得的動力永不停 止。怪不得百萬富翁也還渴望更多的財富與金錢,而 不滿足於他們已經擁有的。 3.  永不滿足地去享用各種感官對象和物質產品的欲望。 人們喜歡表演、歌曲……等等,永不厭倦享受這些事 物。 4.  永不滿足地去儲存金、銀……等等的欲望,或者以各 種方式積聚錢財,以便緊急時使用。 5.  有些人有給他們的追隨者或僱員金錢的欲望。 這五種欲望導致貪愛與瞋恨。那些滿足我們欲望的 事物和眾生也引生出貪愛,而那些阻礙我們欲望的則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馬哈希尊者《帝釋所問經》
       

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

《負擔經》(1)

 執取怎樣生起

    因為有了感覺器官(根),所以對感官對象(塵)的執取便生起。若感官敏銳,對象便清晰地顯現。當眼睛看清楚一個視物、當鼻子嗅到香味、當舌頭嘗到美味、當身體感受柔軟,快樂的感受便生起。這種執取不僅是對自己的身體生起,還包括他人的身體。我們被自身好的外表所吸引,同樣也被他人的外表所吸引。我們滿足於自己的肢體,屈、伸、坐、站等等。因為這種對於自身物質身體的執取,我們便生起這個觀念:「這是我;這是我的;這是我的丈夫;這是我的妻子;這是我的兒子等等。」這是由於我們對色法(物質)的執取所催使的,因此稱為「欲取」(Kāmupādāna)。
  
    由於感覺器官和感官對象的接觸,感受生起,產生執取。所有這些感受,不論是快樂或痛苦,均從身體發出,那個享受或不享受這些感受的人會認為:「我在 感受;我在聽;我在看。」當他感到良好,他說:「我很好。」當他病了,他說:「我不太好。」當他感到不舒服,他說:「我很苦」或「我覺得苦(dukkha)」。當他遇到糟糕的情況,他說:「我很困難;我在危機當 中;我很傷心;我很失意。」他覺得所有這些狀況,都是關於「我」或「自我」的。換言之,他認為所有經驗到的都是他自己,如此,他確立了「我」或「自我」。 這也都是怎樣對「感受」(vedanā)的執取生起,以及如何將感受認作是自我。

    對「想」(saññā)的執取基本也是同樣的方式。當一個人感知一個對象,他覺得是他在感知。因此他說:「我感知它;我標記它;我記憶它;我可以從心裡想起它。」這是一個人如何執取「想」,將它確立為「我」或「自我」。
    
    「行」(sankhāra)(或「意志」)決定我們的身心行為。雖然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意志的條件所控制,但一 個人還是會認為他才是造作行為者。因此他說:「我在 坐;我在站;我在思維;我在猜測;我在發怒;我被它吸引;我不信;我愚蠢;我聰明;我相信;我有悲心。」顯示他把所有這些心裡現象都視為「自我」。這是如何對「行」產生的執取。

    當一個人看到一個對象,他立刻認知它。他會說:「我認識它。」因此,「我」的觀念生起。他說:「我 看到它;我聽到它;我嚐到它;我嗅到它;我觸碰它; 我認識它。」因此他把自己等同於「真我」或「自 我」。這是如何對「心識」(viññāna)產生執取。
   
    upādāna是「執取」;執取的目標對象是「取蘊」(upādānakkhandha)。「這是我;這是我所有」的觀 念屬於「取蘊」。當一個人進入一家商店,看到各類衣 服及鞋子,一個想穿著它們的欲念在心裡生起。然後他幻想自己穿著它們。在那一刻他以為自己擁有它們。渴愛(tanhā)於他生起。那一刻當他想著自己擁有所渴求的東西並感到快樂,我們必須知道這是「渴愛」正在 產生。所以「渴愛」會強化「執取」。

    「色蘊」是從頭到腳指的整個物質身體。執取與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份都有關。只要你們拉某個人的頭髮,他立刻會反抗說:「不要拉我的頭髮,而且會因為頭髮被拉扯表示感到冒犯。因為他認為那是屬於他的。」他如此地想著:「這頭髮是我的。它代表我。」所有形成其身體的物質都是他的。這是對色蘊(物質)的執取。
      
─出自 馬哈希尊者(Ven. Mahāsi Sayādaw)《負擔經》講記